x
    医疗动态
    您当前位置 :首页 :医疗动态

提升医疗效率需落实分诊疗政策

时间:2016-01-12 14:34:45 来源: 浏览:3678次

    由于工作原因,我对国内外的医疗卫生体系都有一定的亲身接触和了解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国家很多医疗机构,尤其是省会城市的综合医院,他们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已经非常好;但是从软件角度,特别是从卫生服务提供的角度看,我国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还尚未真正做到“以人为本”。

    所谓“以人为本”,体现在医院就诊流程的以病人为中心这方面。“以人为本”不仅仅是一句话,而是通过医疗服务提供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和落实。比如说,病人就诊是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,但是到医院后必须挂号排队、检查排队、缴费排队、取药排队,并且整个过程是在一个拥挤、嘈杂、无序的环境中进行;一个病人在医院里完成一次诊疗要接触导医问询、挂号、就诊室导医、医生、数个检查人员、收费人员、药剂师,取完药再回到医生那里询问和确定,甚至这样的一个圈有时候要循环几次。另一方面,对于医生来说,往往也会在一个完全没有尊严的状态中提供服务,诊室中的医生被一大堆病人围在中心进行诊疗,既无法充分问诊,也无法有效思考,而多数时候只是处于一种应对的工作状态。另外,也完全谈不上隐私性和私密性。

    如何在一个医疗机构做到“以人为本”,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,这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努力,而是需要完善和加强管理。如何减少一个病人就诊到处检查的奔波?如果减少一个病人从就诊到离开医院的时间?如何让每个病人有5-10分钟单独接触医生的诊疗环境?如何让病人和医生都有尊严的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?这些可以是一个博士课题,而且是一个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作用的博士课题。我想今天我们还没有一个答案 – 需要设计和规划。如何完成这个就诊路径的设计,今天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。只有一点,就是大限度减少病人诊疗的奔跑环节,促进医生、检查人员、护理处置、挂号导医、缴费的合理衔接。此外,合理设置医生诊疗、检查和处置、挂号和导医的地理位置,实施预约制度等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医疗效率。

    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转效率,需要医院在规划管理层面上的改变,然而,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则需要真正落实好分诊疗制度,让各类医疗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功能定位,各司其职,协调合作。

    如今,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分诊疗,提倡“大病进医院,小病进社区”,这是提升医疗体系服务效率的重要的措施。因为这样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大化利用,实现好的分配,如此以来,人们患了小病,完全可以到药房买药,或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简单的诊治。而患了大病的病人,则不会由于被其他的病人挤占了医疗资源而得不到诊疗的机会,或减少诊疗的时间。

    然而,好的制度需要真正得到贯彻,一,要想真正让分级诊疗制度运转起来,不能仅靠宣传以及老百姓自己的“觉悟”,而必须要有体系和制度来保障。落实分诊疗,要有切实的保障和辅助措施,包括设定能够拉开差距的、分层的医保报销比例,引导病人合理就诊;包括基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、重新调整收入分配等,还需要真正贯彻好社区诊制,建立家庭医生制度,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,为分诊疗制度落实做好托底。

    二,落实分诊疗制度,还需要各级医疗机构破除“领地”观念,让各类医疗资源形成合作,使患者在其间合理流动。推行分诊疗,患者需要在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。但由于经济利益考虑,医疗机构间没有更多的动力推动患者在其中流动,这是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个现实瓶颈。要突破瓶颈,需要医疗机构摒弃病人只能“内部循环”的观念,基层医院要把自己处置能力范围以外的病人往医院送,使大医院集中优势资源管理重点病人,在解决完疑难问题后,要把出院后照护往下送,落实好小病在社区,康复在社区。

    另外,还应该完善国家的医保体系,让商业保险成为基本医保的有效补充。要通过发展商业保险,发展高端私立医院,让有需求、有支付能力的高端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。另一方面,还要建立真正符合国际定义的非盈利性的公立医院,让花不起一分钱的患者也能看得起病。

    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效率,除了宏观医疗体系层面的改进外,还需要医务人员减少重复检查、低质量医疗,避免浪费医疗费用和资源。例如,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一项肝炎相关的卫生经济学分析发现,目前我国肝病领域的总体开支高达800亿元~860亿元,但花费多集中在保肝药物、各种重复检测、各种高耐药低效率的治疗药物上,花同样的钱,本来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、治好更多的病人,这令人非常遗憾的。

    此外,提升医疗体系的整体效率,还需要公众健康水平的提升。提高个人健康水平,需要人们在具备健康意识的基础上,形成和落实健康习惯。健康需要个人的努力,医生、保健(品)都只能是辅助。此外,利用一些创新型工具,也有利于帮助健康生活方式的落实好习惯的培养。




  资讯动态